2023年1月中国新冠疫情监测与疫苗接种情况报告

1 月 25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数据整理如下:感染监测数据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 年 12 月 8 日以后,不再开...

1 月 25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数据整理如下:

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 年 12 月 8 日以后,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自行收集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 12 月 9 日检测量为 1.5 亿,2023 年 1 月 1 日降至 754 万,1 月 23 日降至最低 28 万。

2022 年 12 月 9 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 12 月 22 日达到高峰(694 万)后逐步下降,2023 年 1 月 23 日降至最低 1.5 万;检测阳性率 12 月 25 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 月 23 日降低到 5.5%(图 1)。

图 1: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22 年 12 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 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 2022 年 12 月19 日的最高 189 万下降到 2023 年 1 月 23 日的最低 10.5 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 2022 年 12 月 9 日快速上升,12 月 22 日达高峰(33.7 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 年 1 月 23 日降至最低,分别为 4773 和 4.5%(图 2)。

图 2: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 2022 年 12 月 23 日达到峰值 286.7 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 年 1 月 23 日下降到 6.3 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 97.8%(图 3)。

图 3: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

说明:自 2022 年 12 月 9 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 月 21 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 2022 年 12 月 23 日达到峰值 92.2 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 年 1 月 23 日下降至 5.0 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 94.6%(图 4)。

图 4: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 年 12 月 22 日达到峰值 195.4 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 年 1 月 23 日下降至 1.2 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 99.4%(图 5)。

图 5: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 年 9 月 - 12 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 ≥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 10 万左右,至第 51 周( 12 月 19 日 - 25 日)达到最高 60 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 2.7%-3.6% 区间波动,第 50 周( 12 月 12 日 - 18 日)明显上升至 8.5%,第 51 周达到最高 12.1%,第 52 周起快速下降,2023 年第 3 周( 1 月 16 日 - 1 月 22 日)已下降至 2.0%,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 6)。

图 6: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 2022 年第 49 周( 12 月 9 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 51 和 52 周期间达峰值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 12 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 7)。

图 7: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

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 2023 年 1 月 5 日达到峰值 162.5 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 月 23 日下降至 24.8 万人,较峰值减少了 84.8%(图 8)。

图 8: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 2022 年 12 月 27 日至 2023 年 1 月 3 日期间每日增量近 1 万,1 月 4 日增量明显下降,1 月 5 日达到峰值 12.8 万,随后持续下降,1 月 23 日下降至 3.6 万,较峰值下降了 72.0%(图 9)。

图 9: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结果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 1 月 4 日达到每日峰值 4273,随后持续下降, 1 月 23 日下降至 896,较峰值下降 79.0%(图 10)。

图 10: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

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 BA.5.2 和 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总体情况

2022 年 9 月 26 日 - 2023 年 1 月 23 日,全国共报送 18906 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 69 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 BA.5.2(70.8%)和 BF.7(23.4%),BA.2.76 等 13 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在 0.1%-1.3% 之间,54 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 0.1%(共占1.1%)(图 11)。

图 11: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 采样日期:2022 年 9 月 26 日至 2023 年 1 月 20 日。

2. 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 BA.5.2 和 BF.7 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 「其它」指全国范围 Omicron 变异株构成比小于 0.1% 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 年 12 月 1 日以来,全国共报送 10165 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 24 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 BA.5.2(70.2%)和 BF.7(28.3%)(图 12)。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 11 例,其中 1 例 XBB.1、1 例 BQ.1.1.17、4 例 BQ.1.1、3 例 BQ.1.2 和 2 例 BQ.1.8。

图 12: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北京和天津以 BF.7 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 BF.7 和 BA.5.2 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 BA.5.2 为优势株(图 13)。

图 13: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 采样时间:2022 年 12 月 1 日 - 2023 年 1 月 20 日。

2. 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 BA.5.2 和 BF.7 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 2023 年 1 月 20 日,累计完成接种 34.88 亿剂次(图 14)。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 92.9% 和 90.5%(图 15)。

图 14: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

图 15: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

60 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 96%。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 96%、92%(图 16)。

图 16:基于摸底人口数的 60 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

说明:1. 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 1 剂次的人群,分母为近期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数。

2. 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 2 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 1 剂次、重组蛋白疫苗 3 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 1 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 1 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 2 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 28 天(4 周)。

3. 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 2 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 1 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 3 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 3 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策划:yuu. | 监制:gyouza

本文来自作者[璃语]投稿,不代表yrxgh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rxgh.cn/wiki/202508-507.html

(3)

文章推荐

  • 兰州市疫情动态:新增病例与防控措施概述

    根据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截至2025年11月15日24时,兰州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其中轻型4例、普通型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所有新增病例均已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相

    2025年08月10日
    0
  • 陕西省甲流进入流行季节 学生群体成为主要发病人群

    记者从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了解到近期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我省以甲流为主的流感已进入流行季节发病人群以学生群体居多公众应增强防护意识学生群体应科学防护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

    2025年08月10日
    0
  • 2022年1月3日国内疫情通报及中高风险地区提示

    2022年1月3日0-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8例(陕西95例,均在西安市;浙江8例,均在宁波市;河南5例,其中洛阳市2例、许昌市2例、郑州市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河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1例(河南19例,其中许昌市17例、洛阳市1例、郑州市1例;上海2例,其中宝山

    2025年08月10日
    2
  • 百色疫情防控进入攻坚清零阶段,270例病例病情稳定

    2月16日百色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召开↓↓↓据介绍,2月15日0时至24时,百色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在德保县。新增的病例从德保县集中隔离点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发现。截至2月15日24时,百色全市累计报告本轮疫情本土确诊病例270例,其中百色市德保县231例、靖西市32例、右江区3例、田阳区2

    2025年08月10日
    2
  • 2023年1月中国新冠疫情监测与疫苗接种情况报告

    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数据整理如下:感染监测数据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年12月8日以后,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自行收集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

    2025年08月10日
    3
  •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要点总结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一起来看——全国疫情发展形势近日,全国每日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波动上升,疫情继续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形势严峻复杂,受奥密克戎进化分支传播能力强、隐匿传播的影响,跨省跨区疫情

    2025年08月10日
    6
  • 全国疫情动态更新:各地风险等级与防控措施概览

    〖壹〗、广西东兴疫情最新消息:现在属于什么风险地区〖贰〗、东莞疫情最新消息封城了吗〖叁〗、西安疫情:交大一附院连夜封控管理最新消息〖肆〗、徐州疫情怎么样严重吗最新消息〖伍〗、成都疫情最新消息:一地调整为高风险地区〖陆〗、安阳疫情什么时候解封?安阳疫情解封最

    2025年08月10日
    5
  • 美国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及疫苗接种影响的深度解析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对美国及全球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将基于最新的实时数据,通过确诊曲线图对美国的疫情发展进行深度解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诊曲线图是反映疫情发

    2025年08月10日
    4
  • 北京每日疫情情况汇总(5月1日至5月15日)

    ☞北京每日疫情情况总览:点此查询☞北京每日0-24时疫情情况:➤5月15日0时至24时,新增39例本土确诊病例(含1例5月7日、1例5月9日、1例5月12日、2例5月13日诊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15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

    2025年08月10日
    6
  • 重庆疫情形势好转,防控措施逐步优化

    重庆疫情最新消息,11月30日0—24时,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433例。经比较,重庆今天更新的新增数据出现了下降趋势。疫情三年了,让大家不得不隐藏在,口罩之下,掩盖着满脸心酸。目前病毒造成的恐惧,远远小于管控造成的恐惧感。但

    2025年08月10日
    5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璃语
    璃语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yrxgh号的签约作者“璃语”!

  • 璃语
    璃语 2025年08月10日

    希望本篇文章《2023年1月中国新冠疫情监测与疫苗接种情况报告》能对你有所帮助!

  • 璃语
    璃语 2025年08月10日

    本站[yrxgh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璃语
    璃语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1 月 25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数据整理如下:感染监测数据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 年 12 月 8 日以后,不再开...

    联系我们

    邮件:yrxgh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